增城2015年成绩单与2016年目标
作者:admin 发布于:2016-02-05
2015年,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区政府全面履职,主动作为,积极破解发展难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基本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坚定不移推动科学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建设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市进程中取得新成就的五年。面对较为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区政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坚持稳中求进,坚持改革创新,积极实施开发区带动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深化战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区域一体化,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建设日新月异,生态环境明显提升,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为未来一个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奠定坚实基础。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2.11亿元,增长10.02%,是2010年的1.79倍;
完成外贸出口总额36.2亿美元,增长3%,是2010年的1.5倍,地区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五年来,区政府变压力为动力、化被动为主动,不失时机调整经济结构,努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三次产业比重由“十一五”期末的6.13:60.81:33.06调整为5:51.96:43.04。工业实力不断增强。国家级侨商产业集聚区“侨梦苑”和广本销售公司成功落户,广本第三工厂、北汽华南生产基地两大整车项目和江铜铜材、珠江钢琴等一批先进制造业项目建成投产;牛仔服装等传统产业逐步转型,2015年纺织服装产业实现产值329.63亿元,增长7.05%。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工信部电子五所、低碳总部园等一批省、市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广州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区投入运营。生态旅游业和现代农业持续发展。增城成功创建首个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万达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和锦绣香江、三英温泉等一批星级酒店建成运营,2015年全区旅游接待人数2188.64万人次,旅游业收入75.56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1.42倍和2.28倍。
五年来,投入农田标准化建设资金2.1亿元,建设标准化农田7.92万亩,创建国家级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基地2个、蔬菜和水果标准示范基地5个,4种农产品获准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农产品规模化、品牌化经营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共办理扩大产能、智能化改造等技术改造项目备案171个,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2家,省级技术中心6家,市级技术中心17家;专利申请量4788件,专利授权量3305件。培育国家驰名商标9件、广东省著名商标21件、广州市著名商标29件,企业品牌经营意识明显增强。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共引进优质项目311个,总投资1108.23亿元。
大美增城
城乡规划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建设,完成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市规划和“三规合一”编制工作,完成广州教育城、挂绿新城等重点地区的控规编制,城乡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覆盖率均达到100%。坚持大交通带动大发展,五年来,启动 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建设,促进广州地铁13号线、21号线全面动工,推动穗莞深城际轨道、广汕铁路规划建设。五年来,投入155.4亿元推进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广河、增从高速,促进广州凤凰山隧道、北三环二期、花莞高速建设,基本实现镇镇通高速。启动新城大道升级改造,建成新增城大桥,全面升级改造广汕公路增江段和朱宁公路、坪中公路等25条138公里城市主干道路,完成588公里自然村道硬底化建设,城乡道路通达性明显提升。实施全区域公交化服务,建成新塘客运站,运营公交线路54条,更换LNG公交车262辆。城乡公共服务工程扎实推进,完成中心城区、新塘地区天然气置换工程,新增管道燃气用户48579户,新建燃气管网140公里;建设智慧城市,169个公共场所实现无线网络覆盖。投资12.04亿元,完成7项输变电工程建设,新投产5座110千伏变电站。
城乡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实施“千园计划”,五年来,共建成绿道488公里、生态公园1004个,森林覆盖率达到55.88%,创建了2个全国重点镇、1个全国美丽乡村试点村,建成8个市级美丽乡村和20个幸福社区。推进垃圾分类和城乡卫生保洁,启动广州第六资源热力电厂建设,全区11个镇街均创建为广东省卫生镇,成为广州市首个全面普及省级卫生镇的地区;派潭镇创建国家级卫生镇通过技术评估。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依法关停300多家洗漂印染、电镀等污染耗能企业,完成7288家“散小乱”养猪场规范整治,拆除违法建设3088宗、76.92万平方米;投入21.8亿元推进水环境治理,建成6个城镇污水处理系统、393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点,铺设污水管网639公里,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0.5%和45.88%;实施供水企业水质达标改造,全区13家水厂供水水质106项指标全部达标;开展12宗河涌综合整治,完成286条、684公里河道的清淤疏浚。
民生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五年来,公共财政预算中投入民生和各项公共事业的财政资金达356.07亿元,年均增长24.36%,民生投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从2010年的73.48%增加至2015年的87.98%。建立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2015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参保人数66.57万人,参保率达99%以上。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五年共投入23.82亿元,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10829套,完成15731户农村泥砖房和危房改造。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城镇新增就业9.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5.8万人次。
促进教育公平,投入近20亿元改善城乡办学条件,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达标率为100%,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县通过国家督导验收;实施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免费资金达4.75亿元,共31万人次学生受惠,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010年的36%上升至2015年的42%。
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增城中心医院实现与南方医院合作共建,完成4家镇级医院标准化建设,推进269间卫生站标准化改造。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完成3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荔枝文化旅游节被评为十大最具影响力广东县域节庆;连续23年荣获“广东省体育工作突出贡献单位”,增城籍运动员共获世界冠军40项次。
落实扶贫资金6.2亿元,积极开展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平安增城”建设,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来穗人员和出租屋管理,2015年案件类警情同比下降8.5%,“3+2”专项打击整治行动被广州评为优秀等次。
完善应急管理和综合调度体系,投入资金2亿多元,有效开展“5·23”百年一遇特大暴雨的救灾复产和灾后重建。人口计生、武装、“双拥”、科技、侨务外事、口岸、统计调查、民族宗教、保密、档案、地方志、气象、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社会事业都取得新的进步。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坚持向人大报告工作和向政协通报政情,自觉接受区人大、政协、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五年来,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1045件,办复率100%。坚持依法行政,完善区政府工作规则和常务会议制度,健全土地管理委员会、规划委员会集体表决制度,涉及“三重一大”的决策事项,坚持集体研究,实行科学民主决策。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实施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成新塘镇行政区划调整。基本完成撤市设区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426个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共取消行政审批73项、备案35项。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五年来新增市场主体31930户。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狠抓“四风”整治,政府勤政廉政水平进一步提升。